【www.gxxing.cn--成语大全】
故事:基于现实认知,它被描述为一种异常现象。它是一种文学体裁,侧重于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。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班成语故事的文章3篇 ,欢迎品鉴!
【篇一】大班成语故事
小心翼翼
宋朝时有个很有学问的人,名叫贾黄中,他五岁起跟父亲读书。
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,贾黄中十五岁就考中进士,当了校书郎。贾黄中为官清廉正直。他在任宣州大守时,有一年闹灾荒,百姓饿死不少。贾黄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饭,救活了几千人。他在金陵任职的时候,发现府库内藏有几十匣金银宝贝,价值连城,马上清理上报朝廷。
宋大宗十分兴奋,夸奖他说,若不是他廉洁奉公,这些前朝的宝贝一定会丢失;此外还特地召见了贾黄中的母亲,赞扬她教子有功,可以比作孟子的母亲。
但是,贾黄中办事过分认真、慎重,碰到大事往往不能当机立断。后来他被派往外地任职,在向太宗辞行时,太宗告诫他说:;做事恭谦,小心谨慎,不论是做君的还是做臣的都应该这样,但是假如做得太过分了,就失去了大臣的身份。;贾黄中死时,家中很穷,皇帝特地赐钱三十万,又给他老母亲白银三百两,以表彰他为官廉洁无私,他母亲教子有方。
这个成语出自《诗经•大雅•大明》形容举动十分谨慎,一点不敢疏忽。
【篇二】大班成语故事
朝三暮四
宋朝有一个人在他家养了一大批的猴子,大家都叫他狙公。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,猴子也了解他的话,因此,他更加的疼爱这些能通人语的小动物,经常缩减家中的口粮,来满足猴子的食欲。
有一年,村子里闹了饥荒,狙公不得不缩减猴子的食粮,但他怕猴子们不高兴,就先和猴子们商量,他说:;从明天开始,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果子,晚上再给你们四颗,好吗?;猴子们听说他们的食粮减少,都咧嘴露牙的站了起来,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样子。
狙公看了,马上就改口说:;这样好了,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,晚上再给你们三颗,够吃了吧!;猴子们听说早上己经从三颗变成了四颗,以为食粮已经增加了,都高兴的一起趴在地上,不再闹了。以后的人就从这则的寓言说,狙公所说的话,加以引申,凡是见到有人反复不定,刚才说过的话不算数;或是做事的时候常变更,刚决定的事情,不一会儿又改变了,我们就说他是;朝三暮四;。
【篇三】大班成语故事
铁杵磨针
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,常常逃学,到街上去闲逛。
一天,李白又没有去上学,在街上东溜溜、西看看,不知不觉到了城外。暖和的阳光、欢快的小鸟、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,;这么好的天气,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?;
走着走着,在一个破茅屋门口,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,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。李白走过去,;老婆婆,您在做什么?;
;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。;老婆婆抬起头,对李白笑了笑,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。
;绣花针?;李白又问:;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?;
;当然!;
;可是,铁杵这么粗,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?;
老婆婆反问李白:;滴水可以穿石,愚公可以移山,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?;
;可是,您的年纪这么大了?;
;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,没有做不到的事情。;
老婆婆的一番话,令李白很惭愧,于是回去之后,再没有逃过学。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,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。
本文来源:/yuwen/229319/
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 适合大班的经典故事